「我對此地風土抱著無限的愛情,因此對這些不曾在此風土紮根,只是隨著氣氛出現的頹廢花朵,只能嘆息不已。那些人何時才會真的成長於此風土?在此風土吹拂的風,在此地所結的果實,或此地的鳥獸魚介,或在此地曾誕生的美麗,他們可曾以愛心和喜悅的眼光來欣賞呢?請看麵包樹寬闊的葉子上和緩地流散開來的葉脈,那樣比例恰到好處的美,或眾多的蝴蝶翅膀上華麗的紋樣,或夕陽晚霞的七彩燦爛。如果能從內心抱著愉悅的心情欣賞此地風土之美,那麼那些在街上盛開的花樣的女性,自然能展示出此地的驕傲,並象徵健美的新台灣之花。」 ∼立石鐵臣 日本殖民統治台灣五十年,在台出生的第二代日本人稱為「灣生」。立石鐵臣即「灣生」一輩,且自稱是「半個台灣人」。台灣風光開啟了他熱情的畫風,對此地風土的無限愛情,使他留下豐富的圖像與生動的文字紀錄,並在一九四一年參與《民俗台灣》雜誌編輯,創作了一系列「台灣民俗圖繪」版畫。立石鐵臣以愛心融入於此風土生活,有別於具優越感的殖民統治者,其超越族群且極為細膩的審美視角,留予華麗島後代子民可貴的啟示。(摘自18-050《灣生•風土•立石鐵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