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親炙專家、學習技巧並感其風範
學習書法是一種由技巧的磨練,逐漸提升到心靈藝術修養層面的過程,也有人以「書道禪」的名稱來詮釋書家可以追求的境界。宋代晁補之在《跋董元畫》中即提出:「師其意不泥其跡」,意即盼學習者的終極追求是師其意境、心法,而非拘泥於其形跡、外相。但對於書法入門者,其學習重點反倒要從師其形貌開始,以越逼真、越接近原碑帖的風格為宜,如此才能得其精髓,再從此基礎上發展,繼而推陳出新,乃至建立自己的風格與特色。坊間有許多碑帖集字或修復的版本,利於初學者一窺堂奧。但僅「讀帖」一項要求,對於無豐富經驗的學習者是困難的,而且無法深入碑帖精髓。這時候最好的方式便是尋求名師的高明指點,透過詳細的解說及運筆示範,初學者得以親炙專家,習其技巧及感其風範,較容易將基礎扎根下來。
本書在編寫對聯示範教材時,即鑑於市面上諸多參考叢書僅是集古碑帖,或者由一專人示範多種字體,其內容的深廣度及專業性並不周全,單家之言並無法囊括大部分的書法技巧及觀念。所以本書特別按照對聯書寫常用字體,分隸書、楷書及行草三大單元依序編列。各種字體分別請二至三位名家親筆示範,書寫內容精挑細選,除了不重複老調外,亦有多對為自撰聯,可供初學者新的選擇。在書法格式的示範上也力求多元,除了七言對聯外,亦增列五言聯、七言及四言與五言橫批、四言佳句及單字吉語範例,可讓學習者很容易地便完成一幅句意優美,思境高雅的作品。
另外,本書中對於每位示範名家皆有簡單扼要的介紹,除基本的學習經歷、書法藝術訓練及養成的分析外,更條理羅列出每位書家書法的特色及其所學習過的重要碑帖歷程。這不但可讓讀者快速地把握住書寫的重點,還可以自我規劃學習的腳步,踏上正確習書的道路。文中亦有極貼心的小註解,圖文並茂,方便初學者了解書法上的專有名詞。「作品賞析」部分,是取每位書家一幅代表性的對聯,透過對作品筆墨技巧上的解析或者創作心得的分享,讓讀者進入創作者內心的世界,感受其創作的熱情,及書寫練習時要特別注意的盲點。「技法速成」部分,則提綱挈領地以短文輔以圖片,摘錄出書寫練習時的各種技術要訣及觀念,非常方便初習者迅速領會竅門。「九宮格與行草書放大字例」部分,則是選擇精彩作品予以放大,讓每個字的線條、結構及墨韻清晰可辨,方便初學者臨摹觀察,不易因筆觸失真,而產生走筆不到位的弊病。
許多書法學習者練習很久後,其作品基礎已經很扎實,但若少了精采的落款及鈐印,則不能稱得上是完整的作品。故書末附錄〈書法的落款、章法及鈐印技法〉,內容涵蓋了常見的上、下款的落法及內容舉隅,尤其還加入「龍門對」在創作時,格式上應該注意的要點。鈐印的知識補充也很豐富,舉凡印章特性、印泥選用、蓋印泥的方式及易犯禁忌皆條列清楚,圖文並茂。最後常用聯句的資料庫選輯也極具參考價值,是本書共同作者陳忠建老師苦心篩選輯結而成的。
這本書能付梓,特別感謝合作夥伴陳忠建老師,他高超的電腦能力及強大資料庫的支援,才能成就本書在視覺編排上完美的呈現,並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料。尤其他編寫的技法分析及書末附錄,內容扼要,簡論明晰,為本書生色不少。最後感謝提供大作及示範的六位書法名家(張光賓、施春茂、李郁周、林進忠、陳宏勉、蔡明讚諸先進),他們的書藝及理論涵養在當代皆是一時之選!至盼此書的出版能助益廣大的書法學習者,並感謝雄獅美術的李發行人賢文、李主編柏黎及黃主任長春帶領夥伴們,願意熱心地耕耘書法這塊園地,洵至幸也。
施伯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