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的陳述--談曹志漪的新書
文 / 史珊華
還是就平舖直述地介紹這本由校友曹志漪所著的「時光的痕跡—曹志漪紐約藝談」。由雄獅美術出版。
曹志漪校友是一位定居紐約多年的畫家。從她這本新出版的著作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一邊從事創作、一邊在大學執教、且穿梭於各項畫展、定睛於重要畫評的中國西畫家,藉由評論傳達一個藝術家所面對的基本問題:文化、技巧與心態。儘管這本書的副標題為「曹志漪紐約藝談」,這且可算是一本相當個人的藝術談話論著;稱為「紐約藝談」,顧名思義,是以紐約的藝術活動、展覽、藝評為討論、發聲的對象,然而,作者嫻靜的筆鋒下所探及的除了廣泛的藝術欣賞角度之外,其所傳達的實乃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即做為一個藝術家應具備的良知(conscience)。
藝術家創作時必須坦然面對的是他文化的根源(自我與歷史的關聯),再來便是作畫技巧、色彩運用、乃至畫風。而成就一個偉大藝術家最主要的關鍵恐怕還在於創作心態。一位具有天份與無比才華又作畫不懈的創作者,是不是還必須有一顆開闊包容的心胸、擁有堅持自己風格與突破現狀的勇氣、既不媚俗亦不故步自封的作畫態度?這也是曹志漪校友透過與藝術家、藝評家的訪談、畫評與自述、以及翻譯藝評文章所表達及探討的問題。
在今天台灣藝術市場一味著墨於西洋印象派大師及本土老畫家之地位,此種將藝術價值簡單化的態度之餘,曹志漪校友藉由本書把藝術創作與欣賞拉回到一個最基本卻又宏觀的角度,拓展了讀者的眼界與心胸,揚棄膚淺狹隘的意識型態,開啟一扇用心追求藝術、美感的窗。(全文取自 <衛理校友會會訊> 92.5 )
|